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地方水利

湖南各地积极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

时间:2018-07-31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7月27日,湖南省水利厅向各市州水利(水务)局和大型灌区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作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

  今年入汛以来,湖南降雨持续偏少,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目前全省已有9市38县出现旱情。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报,最近一段时间省内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持续,后期干旱呈发展趋势。

  通知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灌溉、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要牢固树立防大旱、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切实按照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要求,及时部署抗旱措施,完善抗旱预案,确保遇中等程度干旱,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不受大的影响;确保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基本有保障,将干旱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省各地全面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切实按照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要求,积极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

  一是科学调度水源。面对旱情,各地通过科学调度,多方调水、引水、提水灌溉,尽量将旱灾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长沙市强化科学调度,力保用水需求,对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水电站)严格实施蓄水保水,对小型水库、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加强水量精细化调度。岳阳市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活水,后死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加强对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突出抓好铁山水库供水调度工作,确保城镇供水和灌溉用水。衡阳市根据水库和坝塘蓄水状况,及时下达蓄水指令,缓解城市10万人用水紧张问题。

  二是提高抗旱应急处置能力。各级各部门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常德市在制定《常德市抗旱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督促各地结合历年抗旱实际,对全市泵站、水库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修订和针对性的调整,明确应急调水、紧急送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各类抗旱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张家界及时派出工作组和技术人员,强化跟踪督导和现场指挥抗旱工作,确保组织领导、责任机制、人员力量、物资准备、抗旱措施等落实到位。娄底市着力抢修抗旱机埠等水利设施设备,组织各级抗旱服务队全面投入抗旱应急服务,对以山塘水库为主要水源,且山塘水库水量已不足的地区,集中力量调水、找水、送水。

  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各级各部门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实施分类指导,加大工程调度,加强用水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株洲市按照“抗大旱、抗长旱”要求,全市全面加强各类防汛抗旱工程、设施检查,减少水源“跑、冒、漏、滴”。湘潭市为确保抗旱用水,水府庙水库从7月16日起,发电台数压减至16个发电台时30个流量发电泄水。永州市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灌溉后发电,先抗旱后养殖”的原则,加强水源管理,抢抓下段可能出现的降雨契机,做好蓄水保水工作。

  四是大型灌区全力抗旱保收保苗。当前正是农作物需水的高峰期,各水管单位和灌区积极组织人力开展山塘、渠道清淤,为提高有限水量的利用系数,扩大灌溉范围创造条件。湘潭市韶山灌区从24日起总干渠以65.9米控制水位运行,确保引流35个流量,并将灌区抗旱水量调度方案及时送达市、县水务局及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县市区水务局及防指与各干渠管理处根据韶山灌区抗旱调度运行方案。株洲市酒埠江灌区、官庄灌区等工程管护单位实行“一把锄头放水”,采取控制用水、轮流放水、交叉放水等措施,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湘西州龙山县卧龙灌区加强水量调配,给千亩稻田“解渴”。

  六是及时开展人工增雨。各地积极调度人工增雨工作,寻找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